辽宁制造业信息化,拒绝掉队

发布时间:2010-08-12      新闻来源:辽宁英才网

   

    提到辽宁,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老工业基地的印象。而今,“产品结构调整、企业间重构是这五年来最大的变化,信息化也伴随这一变化,普遍在深层次的应用中发挥效用。”特地从大连赶来沈阳的辽宁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刘晓冰告诉记者。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近些年,产品结构重组的现象在辽宁比比皆是:抚挖重工机械的业务由挖掘机扩展到重型起重机;大连造船厂、葫芦岛造船厂等企业,五年间出现了从造船到采油平台的延伸。如此一来,企业对产品设计的创新性要求就非常强烈。“十五”期间,CAE对这些企业尚属高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了它们进行性能、整机分析的常用工具。“以前三维建模还需要进行推广,现在用不着了,因为要做性能分析、结构演示必须运用。”刘晓冰这样说。

     企业间的重构也是辽宁省制造业的一大突出特点。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等重组成立,东北特钢集团、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在合并过程中,产品的设计、制造要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刘晓冰说:“只有辽宁有这个机遇和挑战。我国在解放之后建设的156家企业都是按照行业和部门来划分的,当今,辽宁面临跨行业、跨部门的大重组,这无疑给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全程服务

    “辽宁的信息化是根据各企业特殊的需求,研制特定的软件,开发专门的系统。”刘晓冰介绍。企业的重构呼唤创新软件的诞生,这为产、学、研相结合开辟了崭新的空间。“企业腾飞过程中需要的创新系统,是传统软件行业不能解决也没想过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些企业多数是批量、复制、产业化的生产。而自动化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则大有用武之地。”刘晓冰说,“创新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让信息化与业务紧密结合。”

    “企业在变,产品结构在变,服务层次在加深。”刘晓冰说。“沈阳机床销售的机床不但量大,而且型号、品类繁多,现在它统一售前售后服务,像家电企业一样建设Callcenter,一个大厅中,几十人在接听电话,记录客户的需求,包括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部件。服务的层面不仅仅停留于售后服务,还贯穿在使用过程中、维护过程中,甚而包括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

    拒绝掉队

    “将来要建设这样的信息化环境,我们会告诉企业,用什么手段来保证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这就是刘晓冰所关心的“向上的稳定发展的平台”,面对变化的格局与态势,他坦言,没有任何一种标准化软件能把这么多大型企业,大的变化和分布式的制造模式搞清楚。佳能等国外企业正是靠自己研发的系统,变中求存,覆盖了本国乃至世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也要变化,研究院所的服务团队实现产业化、社会化,软件公司完成技术专业化、组织专业化,这些都是未来的方向,因为,“不跟上形势可能就会掉队。”

    辽宁英才网职业生涯咨询师提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工业曾一直笼罩在这个技术引进的梦魇中,只有企业技术创新了、发展了、领先了,才能占领市场,才能挡住进口为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98  销售电话: 客服信箱: